快遞業發展迅猛,這樣做才能有更好的出路
- Category: 行業新聞
- Written by 耿秋林
- Hits: 4408
- 21 Mar
近幾年,中國快遞業發展迅猛,只用了四年時間,就長成了“大塊頭”,從2014年的中國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100億件,到2017年的中國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400億件。不過,中國快遞業發展迅猛,存在的問題也比較多,包括末端設施建設配套、快遞包裝處理等。這里,不妨一起來了解下中國快遞業發展。
快遞業對中國發展的貢獻:首先是對電子商務的推動。國家郵政局馬軍勝局長提到,中國快遞以服務電商為主體,近300億件快遞業務因此而產生;其次是拉動了消費。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2017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為36.63萬億元,其中全國網上零售額約為7.18萬億元,占比已上升至19.6%;第三是彌合了中國的城鄉差距和中西部差距。我國國土遼闊,地區發展不均衡,現在,鄉下老農的土雞蛋可以直接送上城市居民的餐桌,中小城鎮的人也可以買到質量可靠的商品,都拜快遞業與電商所賜。
中國快遞業務量接下來肯定還會上升,因為還有很多發展潛力有待挖掘。不過,和中國經濟一樣,中國快遞業也需要走質量型發展道路了,如果還是追求數量型發展,會使既有問題變得越來越大,讓行業再造付出更高的成本,最終也將制約行業發展。
快遞業需要進行迭代式變革,用更好的發展去解決發展中的問題。就拿末端設施配套來說,馬軍勝去年兩會也曾提及,快遞業末端服務不僅受疏解功能、“鄰避效應”等因素影響,還面臨網點安家難、車輛上路難、快遞員招工難等痛點制約,這些因素都很難改變,有的甚至還會越來越難。怎么辦?正如傳統產業在積極引入機器人一樣,快遞業也要增加“技術含量”,改變人頭策略,比如加大公共快遞智能箱、無人機、無人車的使用。
劉強東曾表示:農村的物流成本非常高昂,農民賣農產品凈利潤只有10%,60%的利潤都花在了物流和渠道上。京東扶貧的一個村子有非常好的野生核桃,但是運不出來,在當地又賣不出價,現在京東準備用無人機運核桃。
再拿快遞包裝問題來說,其中既有責罰太輕的緣故,也與商業模式有關。商家太小太分散,形不成規模,因此要推廣標準包裝、綠色包裝很難。但是如果客戶群穩定、商家規模足夠大就不一樣了。比如有專做有機蔬菜的商家就推出了專用箱,每次送貨都會回收舊的,做到循環利用。其自身成本和整個社會成本也得以下降。
快遞業必須認識到,服務客戶并不是順從遷就客戶,快遞業也可以影響商家,相互成就才能共同壯大。比如宜家與馬士基的合作。1985年宜家初入中國采購少量原材料,因為環保理念、質量控制等原因,沒有中國物流公司能滿足其需求,而宜家用得最稱手的伙伴馬士基因政策原因尚不能在中國展業。1998年,宜家開始在中國開店,銷售量和采購量都暴增,馬士基則經過層層努力在中國成功注冊,全面服務宜家。因而有人笑言:“馬士基的物流服務幾乎是隨著宜家的擴張而擴張的。”
小編后語:整個社會都在追求服務質量的當下,快遞業也應該對自己有更高要求,與時俱進,只有不斷滿足需求,才能有更好的出路,并且有質有量才能真正的強大。
更多閱讀:
物流企業倉儲用地稅收優惠有望更有效實施
冷鏈物流發展緩慢,或將迎來發展好時機
合同物流企業如何在同質化競爭中求生存?
產品推薦:
雙深度貨架、駛入式貨架、穿梭式貨架、塑料托盤、包裝箱、零件盒